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带宝宝坐地铁“出奇的安静”。低头看着孩子的眼睛,妈妈笑了_好奇_舞台_父母

母婴育儿 2024-06-02 浏览(427) 评论(0)
- N +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去发现、观察、探索、学习和理解身边的事物。

但有时候孩子的好奇心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妈妈要及时“停止好奇心”。

地铁上,宝宝盯着“国际友人”看了20分钟,妈妈的处置让对方会心一笑。

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坐地铁。对于这种陌生的环境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宝宝的眼睛总是不够用。她看了看四周,最后孩子的目光转移到了一个“国际友人”身上,可能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肤色和头发不同的“国际友人”,导致宝宝特别好奇。宝宝歪着小脑袋对视了20分钟。

妈妈发现孩子的行为不妥,马上蹲下来小声对孩子说:“宝贝,你要是老是这样盯着阿姨看,阿姨会不好意思的,这样盯着人看也不太礼貌。你怎么想呢?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们过去邀请你阿姨一起照张相吧。”

孩子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点头表示同意。“国际友人”友好的笑容和宝宝幸福的笑容被定格在一张照片里。

展开全文

比起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妈妈的适当行为其实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好奇心,戒掉不礼貌的行为,锻炼孩子的勇气。

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和顽皮是一个孩子探索世界,开发脑力的良好表现。作为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好奇心由来已久,不同年龄的孩子引导好奇心的方式也不同。

●第一阶段0-1岁。

六个月后,他们可以四处爬行。这时候他们就不想待在床上的小空房里了。他们到处爬行,认知逐渐变强,手指灵活性大大提高。这时候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会把它握在手里摇一摇,或者放到嘴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这个阶段妈妈要做的就是带着宝宝去探索世界,同时做好安全隐患的防护和基础防护。

●第二阶段1-2岁。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他们大多不需要家人的帮助就能直立行走,所以家里的“战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把营地搬过来,把“战场”向外延伸。

路上行驶的车辆,络绎不绝的人群,沿路五颜六色的招牌,都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激发着他们探索这些动人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四处走走,让孩子感受外面的世界和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阶段2-3岁。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认知会随着时间不断提高。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对事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已经把好奇心和思考放在心里,而且现在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知识。

“为什么”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大部分家长一开始都会耐心认真的回答,但是随着问题的到来,有些家长会渐渐失去耐心回答的兴趣,说:“真烦,怎么这么多为什么?”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让宝宝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宝宝为什么会这样,或者一系列的废话。家长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提问,控制好孩子的情绪。

好奇心与孩子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平时鼓励并耐心解答孩子的好奇心,并和孩子一起练习动作,验证孩子好奇的观点。

宝妈们,你家宝宝有哪些行为好奇的现象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转载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