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心理医生:为什么有时候婆婆说的话明明是对的,媳妇却不愿意听?_儿童_建议_人群

母婴育儿 2024-05-27 浏览(593) 评论(0)
- N +
“为啥婆婆说的话有理有据,但听到我耳里,却句句像指责?”

不知道屏幕前为人母的网友们有没有过上述类似的感受或经历。

说实话,我也曾多次陷入这样的迷茫和无助,尤其是刚生完女儿的前一两年。

比如我坐月子的时候,她越唠叨不能洗澡,我就越频繁地洗,导致头疼了一段时间。

再举个例子,沃沃小的时候,她越是说她出门必须穿袜子,我越是不肯给她穿,结果她女儿感冒了,还拉肚子好几次。

起初,我以为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喜欢我婆婆专横的态度。毕竟她说话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她什么都知道,你却什么都不知道”。

然而,当我读了一本名为《做了妈妈后发现自己》的书时,我发现那些年我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

也许你就是人群中的一朵“含羞草”。

植物界有一种植物叫“含羞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对触摸非常敏感。当被触摸时,它会暂时关闭被触摸的叶子。同时它对光和温度也有很强的反应,不喜欢被摇晃。

其实人群中也有一类和“含羞草”很像的人。

与普通人相比,这些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感受的反应更强烈,他们可以更关注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衣服的质地和食物的味道。对于光、声、气味等刺激,他们的反应可能更强烈甚至不舒服;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对他人的痛苦或快乐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独处时间来恢复精力和情绪。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类人群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艾伦创造了“高敏感人群”(HSP)一词,并与丈夫一起设计了高敏感量表(HSPS),以测试个人是否属于高敏感人群。

展开全文

屏幕前的妈妈们,如果你有类似我在文章开头问的问题,你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高敏感量表(HSPS)来测试自己是否属于“高敏感人群”。

经过测试,我发现自己是典型的“高敏感群体”,当然也是别人眼中的“高敏感妈妈”。

高度敏感的人很容易把别人的建议当成批评。

了解了高敏感人群的定义和特征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我婆婆说的话有理有据,但我一听就像是在指责我?”

心理学家布丽吉特·肖尔在《做了妈妈后发现自己》一书中写道:当面对别人的建议时,高度敏感的人通常会感到非常不开心,当别人提出善意的建议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批评的意义。

这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高敏感的人普遍对自己要求很高,甚至达到完美主义的程度。因此,当别人给他们提建议时,他们往往会对这一事实感到震惊,因为在他们看来,提建议的人本身并不完美,没有资格建议做什么最好。

就像我之前无视婆婆的正确建议一样,因为在我看来,婆婆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抚养孩子,所以她凭什么告诉我如何照顾孩子?

其次,给他出主意的人和他的关系比较陌生,婆婆对儿媳妇绝对是比较陌生的关系,尤其是刚结婚生子不久的儿媳妇。

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群体,她能敏锐地感受到这一切,感知到婆婆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与对待儿子和孙子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基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在听取别人的建议时,高度敏感的母亲往往会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原始动机,从而将别人的话或建议视为批评。

03“高敏感妈妈”更容易生出“高敏感孩子”

遗传学研究表明,高敏感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它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高敏感的母亲,你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敏感的孩子。

但是,我们需要提醒您的是,高敏感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

与普通孩子相比,他们更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他们更善于观察和创造。一些数据甚至显示,敏感的孩子通常在班上名列前茅。

然而,与普通孩子相比,高敏感儿童也有一些挑战。

比如性格比较内向;情绪管理能力差;对新环境和新刺激的适应缓慢;学习或做事时,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抗挫折能力差等等。

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母亲,仅仅是孩子的存在就会让她感到不舒服,更不用说照顾一个高度敏感的孩子了。

当两个高敏感的人相遇时,他们的敏感特征往往会成倍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首先,接受并做出改变。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高敏感性并坦然接受它,每周或每天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并做一些可以放松自己的事情,如冥想、阅读和锻炼,以缓解我们的压力,控制我们的情绪并恢复我们的精力。

其次,善用你的直觉。

布里吉特·肖尔在书中写道,通过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大多数高度敏感的母亲通常对孩子的需求有着清晰而敏锐的特殊直觉。

例如,一个高度敏感的母亲总能察觉到她的孩子什么时候会饿。即使在晚上,她也能及时醒来,直观地知道宝宝需要什么,所以她的孩子从不哭闹。

因此,作为一个高敏感的母亲,你应该相信你的直觉,因为你的高敏感孩子与你有许多相似之处。

最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与一些能够与你共情的高度敏感的母亲交流,因为一两个同类人通常可以为你提供健康和平衡的心态。

或者找一个专门了解这方面的人,看一些“高敏感人群”主题的书,这样你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更加机智和自信。

【写在最后】

作为母亲,尤其是内心敏感的母亲,我们应该明白,要想养好孩子,首先要摸清自己的脾气和气质,然后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边界,活出自己,这样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一味地付出和牺牲,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内耗和疲惫之中无法脱身。

标签: